新湖南 | 左手扶犁右手执屏——陈彦汝团队锻造数字时代新农人

2025-06-17 新湖南  访问量:

在湖南乡村的田垄间与直播间的镜头前,一群新农人正用“犁”与“屏”书写着农业教育的新篇。他们,就是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彦汝师生团队。伴随乡村振兴的号角,团队以“赛教融合”破题,在传统农业与数字经济的交汇处,趟出了一条培育新时代农业人才的创新之路。


赛教融合:让课堂知识生长出商业翅膀

“比赛不是终点,而是让知识落地的跳板。”作为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负责人,陈彦汝自2019年起将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变成移动课堂。她带领学生把农产品营销技术写成商业策划书,将果蔬种植基地搬进直播镜头,在“专业理论+商业实践+社会需求”的三维培养体系中,构建起从课堂到市场的闭环。

团队成员涂雅静还记得第一次备赛的深夜——为了让怀化脐橙的直播方案更精准,他们连续一周蹲守在老乡的果园里,最终这份融合传统农产品与电商思维的方案斩获省赛一等奖。这种“以赛代练”的模式催生出亮眼成绩单:近几年获省级创新创业赛事奖项4项,2025年在“楚怡杯”直播电商赛项中崭露头角,让农业专业的学生站上了数字经济的赛场。

师生共创:从校园团队到乡村振兴“孵化器”

2024年寒假,当其他学生享受假期时,陈彦汝团队的直播间却灯火通明。30天里,学生们从对着镜头发抖的“农业小白”,蜕变为能流畅讲解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播主播。“最难忘凌晨两点还在对产品话术,”学生张志塬回忆,“当直播间订单从0涨到日均200元时,突然懂了什么是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’。”

这场蜕变催生了更具创新的尝试——2025年4月,由在校生张志塬担任法人代表的湖南升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。这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,将电商运营、智慧农业技术开发与创业孵化作为三大引擎,把师生共创的项目从竞赛方案变成真实运转的商业实体。在学校创新创业基地的直播间里,学生们白天是主播,晚上复盘数据,真正实现了“课堂知识-创业项目-产业资源”的三级跳。


跨国实践:让非遗皮影遇见直播电商

在泰国碧武里的皮影戏工坊里,陈彦汝曾对着古老的牛皮雕花陷入思考。作为教育管理博士生,她在参与泰国非遗与乡村旅游项目时,突然意识到:电商模式能否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?

2025年2月,她在泰国发起的抖音直播给出了答案。当泰国老艺人在镜头前展示皮影雕刻时,湖南的学生们实时翻译讲解,直播间里“想买皮影纹样丝巾”的留言刷屏。这场跨国直播不仅促成中泰手工艺人合作,更让团队提炼出“直播电商+非遗文创”的融合模式。回国后,他们将这一经验本土化,在湖南非遗剪纸、苗绣的直播中实现销售额月增30%,完成了“国际经验-本土转化”的创新实验。

“在守正中创新”,这是陈彦汝团队一直坚持的信念。不管是在湖南的田间地头,还是到泰国的古城,她和团队用“左手扶犁右手执屏”的实践证明:新时代的农人既要懂土壤墒情,也要懂流量密码;农业教育不仅要培养“会种地”的生产者,更要塑造“会说话”的价值传播者。正如陈彦汝坚持的那份理念:“教育是让每粒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。”在数字乡村的沃土上,这群新农人正让传统农业开出最鲜活的花。

(通讯员 郭辉)

新闻链接:https://m.voc.com.cn/xhn/news/202506/29701602.html

( 编辑:易思彤 审核:易思彤 杨漾 龙雯)